°C
2024.05
06MON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GONG YU 基隆好誌合作專欄|專訪食考房創辦主廚張正忠

很多人誤以為他是餐飲老師,或他只是把餐廳交給他人管理,自己則到處走跳的那種老闆,但張正忠說:「其實沒關係,什麼身份都可以,我的核心是廚師,喜歡分享料理的故事,脫下廚師制服後跟大家一樣,都是平常人。」

戴秀真

2022-04-03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專訪食考房 創辦主廚張正忠

 

Text by 戴秀真

Photography by

 

食考房,是一個以當季在地、現流海鮮為主軸,提供鮮美原味餐點的品牌。創辦主廚為張正忠,他刀法俐落,任何魚到他的手中都能幻變成為美味佳餚。他也喜歡認識生產者,以及全台各地移動,只為挑選好食材。不僅曾協助基隆市政府、漁會或學校餐廳等,辦理食魚教育課程,也在宜蘭壯圍沙丘青年築夢聚落,運用其專長,採用在地食材辦理餐酒會。



「因為不是誰都會,所以不用假裝很厲害,只是看的角度不一樣,問到的問題也會不同。」

 

很多人誤以為他是餐飲老師,或他只是把餐廳交給他人管理,自己則到處走跳的那種老闆,但張正忠說:「其實沒關係,什麼身份都可以,我的核心是廚師,喜歡分享料理的故事,脫下廚師制服後跟大家一樣,都是平常人。

廚師的天職是專心致力於做出一道餐點,讓客人滿意飽足,任務即可結束,而張正忠更喜歡說菜,覺得認識食物來源是很重要的事。擔任其他餐廳主廚時,每天開店前,他會對內外場人員進行教育訓練,解釋今天的海鮮情況,他們是哪裡捕撈來的,會用什麼樣料理方式。「因為外場人員是第一線闡述者,他們的介紹很重要。每條魚都有自己的故事,即便是海鱺魚,從澎湖來,跟從中國來的味道就會不一樣。」張正忠說。原本只是希望客人們能理解料理者的用心,沒想到引起更多人的好奇。



為什麼不一樣?那又是什麼原因?答案不會只是因為產地不同,還有水溫、餌料、運送,甚至廚師的料理手法,每個過程都可能會影響風味。有越來越多熱心的客人,會特意繞去廚房找他問更多問題,直到後來,乾脆等到手邊事情忙到一個段落,張正忠便走出料理台,與大家分享當天食材的故事。

 

 張正忠師事過許多不同的老闆、師傅、老師,走訪全國各地魚市場、養殖場,廣泛地走跳學習。從前拜師學成後,稱做達人/職人,現在除了技術,還講求確切的數據,以及外在環境變化因素等來佐證技藝,也需要從各種細節去了解海鮮的狀態,而不會馬上對食材下定義。當自己懂得越多,知道得更廣泛,問事情的角度就會產生改變,更知道要虛心求教。張正忠說:「資訊是流通的,專業只是外殼。學海真的無涯,你永遠會發現自己知道的不夠多、不夠深。」




「我只是喜歡分享而已。」張正忠說。

如果連料理者自己都沒有搞清楚食材來源,沒有花心思告訴大家這些故事,這樣培養出來的客人便只會囫圇吞棗,不懂得珍惜食物。張正忠說:「這樣真的很可惜,因為好的食材除了可以讓身體健康,心情也會得到很好的回饋。」

 

透過不同的角色,來傳遞想做的事情

 

 加入食育酷樂園團隊之後,張正忠從廚師晉升為活動統籌,開始辦餐會、設計特色餐桌。不再只專注於餐桌上那盤餐點,他開始思考,當客人走進店裡,第一時間所感受到的氛圍、用餐環境與擺飾,一一檢視這些細節是否符合地氣。要表現一道菜很簡單,客人也會給予單純的回饋,但如果視之為一場饗宴,不單只有吃,包含視覺,甚至觸覺,都要能讓人感受到整個城市特色及文化。吃應該是有意境、有想法的,如此,這頓餐點的價值就會遠大於它的價格,從客人那邊所得到的回饋及感受,也會完全不同,不僅只是食物的味道,而是整個氛圍,都出現好味道。



走出餐廳,張正忠正帶著學員逛菜市場,採購結束後,再一起發想食材在餐桌上可能呈現的樣子;這個設計體驗遊程,讓學員們體驗農田、漁村體驗,讓玩樂走入生活。張正忠原是廚房的臉者,負責小從下指令,大到管理整個場域,將原本在餐桌分享食材故事的點與線,拉展成為一個面。他覺得每個場域,都有不一樣的生存模式,觀察在地特色,蒐集當地當季食材並設計專屬菜單並培訓企劃人員,這樣全台灣城鄉鎮都可以有自己的食育模式。地方文化可以透過品牌傳遞,而品牌則讓居民們共享、共同經營,一起支持,如此才能走得長遠。




夢想越是清晰明確,完成率就會越高

一路走來的料理訓練,看似和其他餐飲業沒什麼兩樣,大多數人只是把每一次機會當成跳板往上跳高,或是往旁拓寬。張正忠的版圖看起來東一塊西一塊,一下去南投,一下在澎湖,不理解他做法的人,會以為他很沒定性,成天不務正業。他笑說,對呀,我真的都在做不是真正想做的事耶,但這些都會成為我未來的養分喔。

 

 孔子《論語・鄉黨第十》中提到的不時不食,就是教我們遵循自然之道,吃東西要應時令、按產季吃盛產的食物,這正是張正忠開業之信念。他最想完成的一件事是,下廚給從各地而來的朋友享用,吃到當天捕的魚、當地種的菜,緩吃慢聊,分享自己或食物的故事。「最終還是想要一家店,只要五到七個人的客席,但是要來吃飯聊天。」他說「這間店是要用來生活的,不是拿來經營,我想要回歸到最簡單。」


築夢過程中建立的跳板,現在看起來彼此無相關,卻漸漸地發展成旋律,連結成樂章。期待張正忠的餐桌,伴隨著四季更迭,山珍海味,交織成五感兼具的圓舞曲。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以下推薦連結:

食考房
https://www.facebook.com/ShaioPo.Ken
GONG YU|

https://www.facebook.com/coapartment

作家戴秀真|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15588163141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