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05
06MON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歸真返璞的雅致與樸素──雲林大埤「三秀園」

在差點要以為島嶼裡的古老記憶都將隨風消逝之前,三秀園裡的風聲竟將所有記憶再度席捲而來,成為腳下正在走的路,成為呼嘯於耳旁的風,與雅,以及頌。

江秉憲

2023-01-16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園區地圖(提供│江秉憲)

 

大約是2017年開始,臺灣藝文圈逐漸流傳著窸窸窣窣的耳語,「你知道三秀園嗎?聽說是一個保存百年的桃花源耶……」,「那個花園是可以推薦給外國人的莊園等級呢!」,然而,因去過的人不多,三秀園大多停留在口耳相傳的傳說裡。

 

直到2021年初,三秀園正式對外開放,眾藝文人士陸續前往朝聖,種種讚嘆與驚呼,使得三秀園快速地在文化圈打響名號,成為文人雅士必訪的夢想景點。

 

百年書香之居

 

聞名不如見面,驅車前往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親自揭開三秀園的真實面紗。

 

根據資料得知,它是首任大埤鄉長張禎祥(1896~1972)之家族產業,闢於清朝同治年間,至日本昭和初年(1927)格局大致底定。

 

之所以稱為三秀園,乃是因為園初闢時,其間樹木多寄生靈芝,一年生長三回,「三秀,謂芝草也」,張氏故因此命名。

 

▲老屋前的百年茄苳樹(攝影│張雅芳)

 

一入門口,穿過一段長長的林蔭步道,穿過樹梢看見澄澈無雲的天,有種別致典雅的氣氛,在眼前快速暈染開來。

 

先是陸續看到幾棟保存非常完整的閩南式建築。其中一棟名為「清河堂」,是張禎祥的故宅,建於上世紀的三○年代,帶點日本建築的線條與裝飾。這樣保存良好的老屋,在臺灣已屬少見,尤其至今仍瀰漫著生活的氣息。

 

▲清河堂的老廚房(攝影│傅恩弘)

 

在廳堂裡聞到蒸煮豆腐胚的氣息,趨身往老廚房一探,有人正在製作豆腐乳,是獨門的古老配方,他們不藏私,說添放了鳳梨,讓味道不致於過鹹,並且帶有南國的滋味。


▲在老廚房蒸煮豆腐胚(攝影│張雅芳)


▲在園區發酵三個月豆腐乳(攝影│張雅芳)

 

園區裡的「逸軒」,更是已屬稀少的竹管厝。這種房子又稱「穿鑿屋」,主結構體以竹子構成的。若要搬家,只需將土泥牆敲落,主樑柱就可以直接搬動至新的定點。

 

逸軒本是張家古厝,蓋於清朝時期,至今已逾130年。本來建於建於大埤街上,在園區蓋成後,張家召集村裡壯丁浩浩蕩蕩地搬進來,後來做為張禎祥的書房。直到現在,逸軒也還擺滿書,且不乏近幾年才出版的文史書,看得出來後代也是嗜書之人。


昭和初年間的豪宅園邸

 

行過密集的老宅區,步上「豁然橋」,橋下有一對黑天鵝正優雅地游著。這座橋想必是引用陶淵明詩的詩,「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豁然橋下的黑天鵝(攝影│江秉憲)


▲豁然橋上的人潮(攝影│張雅芳)

 

眼前一片恣肆的綠,左前方是開闊的問月池,鴨,鵝,白鷺,在池依序排成一線,好幾棵貪水的穗花棋盤腳,正在池邊狂妄地開著成串的粉紅花束,磚牆出現具有層次的地衣與綠苔,錫葉藤迸出原本被圈劃的區域,在雅致庭院裡適度地展現屬於它們的張狂,洋紅風鈴木的繽紛在眼前穿梭,等著綻放的花旗木與垂枝女貞花,其樹影隨風搖曳,颯颯作響。


▲樹影搖曳下的問月池(攝影│江秉憲)

 

▲家禽們在園區裡的怡然自得(攝影│江秉憲)

 

與其說是豁然開朗,更貼近地說法是,是瞬間進入一則關於時代的傳頌之歌,就像踏進凡爾賽宮就直接進入十七世紀的貴族奢華,踏進三秀園,過往文人雅士們的歷史不再嘎然止步,還是有人一再地為它種樹,植花,採收果實,還是有人一再地為它譜曲,跳舞,歌唱,什麼都沒有消逝,什麼都留了下來。

 

他們說,在日治時代,湖裡會有人划船,有人會穿著汗衫,在用泥土堆造而成的「則名山」練習著射箭,主人會在住屋處養著觀賞用的金絲雀,前前後後還飼育了許多匹馬,除了做為代步,也是為了參與競馬場的博弈娛樂。

 

聞此,站在園區的我稍微屏氣凝神,此起彼落的鳥鳴,步行的馬蹄聲,種種聲響竟頓時從時光的長河裡,躂躂躂躂地傳送而來。

 

這座花園保存著時代的味道,聲響,及其記憶。

 

島嶼上的我們,其過往,及從哪裡成為現在,在此皆歷歷在目。

 

▲通往狎鷺亭的樹根橋(攝影│張雅芳)

 

文化的傳承,與在地的連結

 

驚喜與訝異尚未平息,右前方的一棟典雅的日式建築,傳來人們的耳語聲。

 

這棟是「張家私塾」,採日式屋架樑結構建造的教室,為典型的日式建築,七十年來建築主體仍非常堅固。

 

在張禎祥的童年,大埤沒有學校,他小時候讀書得去打貓(民雄)。張禎祥後來因此決心在園區辦起私塾,教日文,可能也教點漢語,直到後期與日本政府合作,納入公學校的一環。

 

私塾至今仍是教室,當下他們正在進行社區大學的金工課程,且是採集園區裡的爬藤、葉子、花瓣做為原形,經過鋸切、銼磨、焊接等加工手續,將屬於天地裡種種微物的奧祕,凝結於飾品之中。

 

▲運用園中植物完成的黃銅飾品(攝影│許玉慧)

 

走出教室,園區邊緣處有個偌大的空地,樹影相伴,他們說這幾年該空間會定期舉辦市集與古典音樂會。而此時此地,正舉辦的是名為「文化餐桌」的聚會,一群眾人正享用著在地食材的風味料理。


▲在大樹下舉辦的文化餐桌(攝影│傅恩弘)

 

不禁想著,在雲林這塊較少人前來的土壤裡,這塊園區竟再度打造出早年「往來無白丁」的仕紳雅風。他們辛勤地耕耘,不求速成,造就出歸真返璞的雅致與樸素。

 

 

這座島嶼的風、雅、頌

 

冬天的陽光涼薄如落葉,夕陽竟已綻出金黃的餘暉,在園區已貪圖美景多時,只得信步離園。未料,一股隱隱起伏的聲響又瞬間襲來,原來此時所在之處名為「聽風浦」,這裡是風的匯集之所,片片葉子聲此起彼落地颯颯作響。

 

在差點要以為島嶼裡的古老記憶都將隨風消逝之前,三秀園裡的風聲竟將所有記憶再度席捲而來,成為腳下正在走的路,成為呼嘯於耳旁的風,與雅,以及頌。

 

離開園區前,不甘心似的,堅持隨手帶走種植於園區的紅心芭樂,廿年老菜脯,以及手工自製桑椹果醬。

 

帶走三秀園的味道,日後細細品嚐。也是提醒自己,它不是南柯一夢,美好的境地是真切存在的。


▲掖清風品茗(攝影│張雅芳)

 


私房推薦│

虎尾厝沙龍

雲林在地的獨立書店。儘管身處在相對民風保守之地,虎尾厝沙龍卻有著都市書店沒有的生猛與力道,高舉著性別議題,注重歷史、思想、改革等社會議題,是雲林重要的人文風景。



作者簡介│

江秉憲,文化工作者。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