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05
19SUN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生活家養成記

如何擺脫錢到用時方恨少?

這樣一路走來,「刀口小姐」的輪廓越來越清晰,慢慢地,我從金錢的束縛中掙脫,從零開始一點一滴累積出自己的小積蓄,有餘裕地生活著。

Kasin

2023-05-27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如何把每一筆錢都花在刀口上?

 

以前,每當長輩們說要存錢為未來做準備時,我就會在內心murmur:「存錢不知道要幹嘛?更何況我的收入又不多,努力存也才那麼一些些,還不如把錢換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完全沒有替未來做打算,直到遇到像留學這種必須要用錢的大事時,才搥心肝後悔:「如果那時候怎樣怎樣就好了……」

 


▲情境圖(攝影|Pixabay/Pexels)

自己為什麼總是亂花錢,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沒有目標吧?而讓我真正感受到有存錢目標的人和月光族的差距是在二十五歲的時候。

 

我大學最好的朋友,某天突然在閨密群組說:「ㄟ,大家,我買房子了。」雖然只是小套房,但也要個八九百萬,望向我沒幾萬塊的戶頭,那個衝擊感你大概可以想像得到。後來才知道,她早在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看房,心中默默立下五年後要買房的目標,為了存到足夠的頭期款和裝潢費用,打工、投資、找薪水優渥的工作,一步一步前進,最後順利實現計畫。

 

閨密群組中的另外一位,最近也買了二十多坪的預售屋,我覺得她最厲害的一點是,在這之前她還完了四十八萬的學貸,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儘管目標可以激發存錢的慾望,但不可能人人都剛好有目標。心想我雖然沒什麼遠大的志向、非得賺很多錢,但至少可以從幼幼班等級的節流開始,導正自己的消費行為,練習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能存到多少錢,就順其自然。

 


反思每一筆消費,不能只停留在記帳

理財的第一步是記帳,其實自從大學有了固定的生活費後,我都持續利用紙本或者手機app記帳,而且記了至少五六年的時間,但可想而知,我的記帳環節應該是哪裡出了錯誤,不然不會越記反而花更多錢,變成記帳歸記帳,花錢歸花錢,永遠是平行不相交的兩條線。由於沒有成效,覺得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記帳,後來也懶得記了。

 

原來我都做錯了,我只是為了記帳而記帳,根本沒有思考記帳的意義。記帳是為了讓我們了解金錢的流向以及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藉由這些自己建立起來的資料庫,影響我們對金錢的運用和規劃,我的記帳只停留在「記」,沒有做到後面的重點,比起把目光放在「花了多少錢買什麼」,更重要的是自己「為何而買」、「買了這樣東西對我的生活有幫助嗎?」

 

我利用google 表單做了一個陽春版的記帳問卷,填入了消費時間、金額、品項、分類,最後一欄多設了一個反思提問:「我真的需要購買這個東西嗎?」以1 ~5分進行選填。

 

一個月下來,發現會填滿分5分的多半是生活必需品,比方說三餐、日用品、交通費等等,但有時候早餐我也會填1分,因為買了沒有吃而浪費掉了。書籍就妙了,有的5分、有的3分,5分的往往是解決當下迫切問題的救火之書,分數低的就是那些很容易過了最佳賞味期限的可有可無書籍,只是一時興起或湊免運的購物。

 

有一筆我印象非常深刻,是圖片拼接的app,我根本想給它0分。它是付費制的,當下急需使用,沒想那麼多先說yes,結果後來忘了解除,過了試用期就自動刷了一千元,看到跳出的刷卡通知,我才突然驚醒。也因此學到教訓,不打算持續使用的,要在當下立刻做出處理,不然一開始就不要貪圖那點方便,錢都是這樣不小心流失的。

 

分類的部分,我設計成「工作、家庭和個人」,因為想了解我在生活三大面向的支出有多少。我的邏輯是這樣的,通勤的車費、工作日的午餐和早餐,甚至想喝飲料抒抒壓都屬於工作,便發現其實領到的薪水要扣除這些成本後,才是我的實際薪資,若再除以工作的時間數,會得出一個結論──時薪比自己想的還要低非常非常多。套用常見的消費公式:想買的東西÷時薪=需要工作多久才能買,試著帶入「實際時薪」。

 

「天啊,我竟然要賣命這麼久才能買到這個,這東西真的值得嗎?」這讓我更加帶著理性腦看待每一分錢。當然,也會開始思考這份工作,值得我花費這麼多的成本投入嗎?是不是有更好的選擇或工作模式呢?



▲情境圖(攝影|Karolina Grabowska/Pexels)


消費之後,撰寫「精準購買筆記」

 

如果你對自己的消費有一定的理解,不太會亂花錢,也許可以試試看「精準購買筆記」。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裡,以月為單位規劃一個精準購買欄位,每次買下任何非日常的物件或體驗時,比方說一堂線上課程、幾個保鮮盒、一件衣服等等,我就會在上面依序寫下日期、名稱、價格和需要的原因,不需要寫太多,一行就好了。

 

當我開始做這件事情後,買東西前都會多加思考它值不值得被寫上去。對我來說,標題大大寫著「精準購買」,是對自己的一種承諾或約定,如果那個東西不久就變成小廢物,顯得好像在嘲笑自己一樣,看了十分礙眼,自然想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腦海中自動飄出一個一個自我提問:「我馬上就會用到嗎?難道不能之後再買嗎?」「我真的有需要這個東西嗎?是不是心血來潮的念頭?」「我想買這個東西多久了?」「家裡是否有替代品呢?」

 

通過的,購買後寫下,問心無愧。當然你也可以在消費前寫下你的思考筆記,我自己是覺得事後寫下對我的威力比較強大,還可以順便做為記帳的用途。

 

我們平常的基本開銷其實都差不多,唯一有變動的就是這些非日常的支出,有了精準購買筆記的習慣,就可以省略一筆筆的記帳,只要每個月固定一次記錄帳戶餘額,再備注信用卡費或大筆支出就夠了。


▲情境圖(攝影|Nataliya Vaitkevich/Pexels)

這樣一路走來,「刀口小姐」的輪廓越來越清晰,大幅減少了花冤枉錢的機會。我對刀口的定義:「現在必要+能獲得最大滿足感」的消費,在該花的地方大方花,不必要的地方用力省。慢慢地,從金錢的束縛中掙脫,從零開始一點一滴累積出自己的小積蓄,在需要時都能拿出錢來使用,有餘裕地生活著。

 

如果你對自己的開銷、購物慾也感到苦惱的話,不妨試著從反思每一筆的消費開始,練習精準購買筆記或者在記帳時多問自己一句:「我真的有需要嗎?」長時間把錢花在刀口上,你會發現就算賺的錢不多,也能享受節約的質感生活。

 

(本文摘錄自《理想生活的關鍵字》,遠流出版)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