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05
15WED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生活家養成記

量身定做的愛:認識愛的五種語言

要怎麼做,才能選對禮物,表達你的愛?首先得認識愛的五種語言,才能找到讓對方更有感的愛之行動喔!

蘇益賢

2023-02-09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情境圖(攝影|Porapak Apichodilok/Pexels)

戀愛小劇場


那天,你上網找了好久,終於挑到一個你覺得另一半會非常喜歡的禮物。偷偷瞞著對方,選了對方一定不在家的宅配時間,搶先攔截,並將這個禮物添上包裝,藏在家中某個神祕的角落。


情人節這天,吃完晚餐回到家,在對方一如往常看著電視時,你拿出這份精心安排的禮物,走到對方面前大喊:「Surprise!」對方淡定問:「這是什麼?」你雀躍地說:「情人節禮物!快點打開來看,我挑很久,你一定會很喜歡!」


對方慢條斯理的拆開禮物,看見裡面的東西。你本來期待會看到對方滿心歡喜加驚訝的神情,沒想到對方卻平靜地回道:「哎呀!謝謝。可是怎麼辦,我沒準備給你欸。」


怎麼會這樣?!怎麼跟我想的劇本不一樣,為什麼對方看起來沒有很開心?我挑錯禮物了嗎?還是,她/他早就不喜歡這個角色的商品了?還有,她/他怎麼沒準備禮物給我?這是我們同居之後第一個情人節,她/他不喜歡我了嗎?我做錯了什麼?還是,她/他想透過這種方式懲罰我嗎?為什麼⋯⋯


在你陷入腦中小劇場前,先來閱讀這回蘇蘇的專欄,將有機會提供你不同視角來理解這種狀況。



▲情境圖(攝影|Porapak Apichodilok/Pexels)

原來,每個人的「愛之語」可能是不同的

心理治療師蓋瑞.巧門(Gary Chapman)從事超過三十多年的伴侶、夫妻諮商後,慢慢發現,雖然「愛」這個字每個人寫起來、唸起來都一樣,但其實每個人對於愛要如何表達、如何接收的看法,可能天差地遠。

 

像一開始提到的案例,有一方覺得「禮物」是表達愛意最佳的選擇;同時,他也同樣地認為,對方應該會喜歡這種表達愛的方式,並期待著對方能以同樣的方式來回應。但若根據蓋瑞.巧門的觀點,他可能會好奇:你確定嗎?當你們都在說愛時,你們習慣使用的「語言」,表達和接收愛的偏好方式,真的一樣嗎?

 

原來,對方看到禮物沒特別反應、沒有像你一樣精心準備禮物,不一定代表她/他不愛你了,而是她/他習慣表達愛的方式,和你不一樣而已。

 

蓋瑞.巧門認為,伴侶間如果能多加了解雙方的「愛之語」,就更有機會以彼此喜歡、期待的方式替關係加溫,讓相處更融洽。反之,許多夫妻衝突很可能來自兩人對愛的需求,沒有透過期待的方式被滿足。不是不愛了,而是我們不小心「雞同鴨講」,彼此說著不同的語言。


五種愛之語


蓋瑞.巧門提出了五種愛的語言,在你一邊閱讀時,不妨看看哪一種愛之語是你最期待的。同時,也可以一邊想著伴侶,根據你和她/他相處的經驗,猜猜對方喜歡的愛之語是哪一項。你們也可以玩個遊戲:先不告訴對方自己最喜歡的愛之語,而先互相猜猜對方的想法,再公布答案,會很有趣。


在愛之語提出後,蓋瑞.巧門後續更將此概念延伸。他認為,父母與子女互動表達愛的方式,也可以用愛之語的架構來思考。因此,你也可以將這些資訊提供你的家人、孩子,一起來互相認識彼此的愛之語。


       有一種愛,是以禮物呈現

對前文主角來說,禮物就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雖然在情人節、生日等重大節日送禮似乎是文化約定俗成的習慣。但不妨觀察看看,這種愛之語是不是你伴侶喜歡的。同時,即便喜歡以禮物做為愛之語,他們喜歡的也未必是昂貴的禮物,反而更想收到的是,對方看見自己的需要,精心誠意、帶著真心的禮物。

       有一種愛,是來自肯定的言語

另一種愛之語是給予對方肯定、鼓勵,以及最重要的:誠摯的感謝。你看見對方的努力、付出,並說出你的「看見」,讓對方感覺自己在這段關係裡是重要的,「有你真好,謝謝你!」之後再搭配一句「我愛你」,放閃指數爆表!

       有一種愛,是為你做一些事情

 

一頓飯、家事、接送小孩⋯⋯特別是在含蓄的亞洲,透過付出來表達愛,其實很常見。用行動表示在意、表示關心。如果你的伴侶説著這樣的愛之語,不妨想想自己能為他做些什麼貼心的舉動。

 

       有一種愛,是為你保留專注的時間

 

也有許多人的愛之語是「相處」,兩人陪伴彼此、專注地相聚,一起做一些事情。約會、吃飯、逛街⋯⋯重點似乎不是做什麼,而是享受「一起」且「高品質」的相處時光。

 

       有一種愛,是彼此身體的接觸

 

從牽手、擁抱,乃至於性,有人的愛之語源自身體的接觸。也許是每天出門前的親吻,睡前的擁抱。透過靠近,感受到彼此的在意。你有多久沒有好好擁抱你的愛人與家人了呢?

 

期待透過這樣的「翻譯」,每一對伴侶都能更認識彼此的愛之語,找到讓對方更有感的愛之行動喔!



▲情境圖(攝影|Erik Mclean/Pexels)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