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05
19SUN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美食家養成記

巧克力不是糖果,是水果──巧克力調香師的旅程

當沒有人了解你的時候,巧克力在這裡陪著你。 (When no one understands you, chocolate is there.) ──丹尼爾.沃羅納(Daniel Worona)

布魯布魯藍 blublublue

2023-11-29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熱愛巧克力的人可能會跟你說,巧克力是水果而不是糖果,這不是巧克力狂熱者失心瘋,這是真的,巧克力是從可可樹上長出來的,在變成巧克力之前,它叫做可可果(Cacao),在做成巧克力鈕扣的過程中,除了可可原料與糖就沒別的了,可可果在這繁複的熟成旅行中,一步步蛻變,一步步昇華。



採收發酵與日晒

 

可可果因其果實長在樹幹上,無法使用機器採收,仍然要以人工採收,農夫採收後敲開成熟的豆莢,可以看到一顆顆紫褐色的可可豆,被香甜的白色汁液包覆著。



農夫取出覆蓋汁液的可可豆,放在木桶中,並覆上香蕉葉。




讓可可豆在木桶(木盒)中發酵7~8天(每家可可農莊的時間都不同),發酵溫度在45~50度之間,一般來說發酵時間長一點點,所做出來的巧克力風味可能酸度就會增加,這是因為此時可可果肉跟酵素、細菌、可可豆之間開始進行複雜的交互作用,對農夫來說這是一連串覆蓋、換桶與攪拌的動作,會設定恆溫恆濕室來控制發酵的狀態,每個莊園都有自己的一套發酵技術與控制時間,在巧克力生產歷程中,可說是重要的風味產生過程!



發酵好的可可豆是深褐色的,攤在陽光下進行曝晒,脫出豆子的水分,變成巧克力色。



到此為止,就是一般可可農莊所的核心工作,所產出的晒乾豆子裝袋,交給各巧克力公司處理,優秀的可可豆才能製成優質的巧克力,而這需要農夫細心地處理,是一切的開端。



配方──巧克力調香師的旅程

 

1.烘焙與壓榨研磨

可可豆原料從產地抵達巧克力公司後(可能是歐洲或是美國),首先是烘焙,巧克力香氣會因燃燒蛋白質而開始濃濃地散發,每家公司有不同的烘焙祕方,再依據豆子品種產地的不同,因此就可產生各種不同的巧克力風味,烘焙完成後壓碎去種皮。

▲圖片來源|VALRHONA巧克力

 

果仁露出後就必須馬上進行壓榨研磨過程,台灣農夫朋友邱銘松先生在初期的後續加工過程中,先後已經磨壞了三台價值數十萬的研磨機了。這時可提煉出一半的可可脂,也會有一半的可可脂留在磨碎後的果仁中,再經磨碎後後融化會變成可可泥,可可泥再經壓榨後就會產生可可脂與脫脂可可,脫脂可可再經壓碎研磨,就變成可可粉了,接下來就準備進到精煉,也就是讓巧克力口感絲滑的關鍵。

 

2.精煉

可可原料最後的步驟是精煉,這是讓巧克力入口變得絲滑的重要步驟,把原來分離的可可脂1與可可粉再度混合,磨得更精細,精煉的方法每一家巧克力品牌都有自己獨門加工技術,有一套把油脂含量很高超難磨的可可豆微粒化2的本事!

 

1880年之前,大家吃的巧克力都是很粗糙的,在嘴裡都含有顆粒,不像現在這般滑順,要感謝林特Lindt先生(瑞士蓮巧克力創始人)發明的精煉技術,他獨創一台螺旋狀機器,加入更多的可可脂在可可漿中,七天七夜連續不斷研磨,遠遠超過想像的研磨時間,終於開發出口感細緻滑順的高級巧克力。

 

到底可可脂為什麼到了二十世紀會消失在巧克力的成分中,以後會有專文跟大家介紹。




最後還需要把這些精煉後的可可原料加上自己獨家的風味配方,再均質化(有時這個步驟也會在精煉之前進行),凝固之後就變成了可以放在嘴裡吃的高級滑順巧克力,如果是專業使用的,通常會做成一顆顆固定重量的「巧克力鈕扣」,叫鈕扣的原因就是它的大小真的跟鈕扣差不多。這配方又是另一道解不開的謎團……巧克力之所以價位高,就在於這些從生產、處理、精煉到配方重重的難關與技術,說巧克力是可食的黃金,可是一點也不過分。

Chocolatier──巧克力職人/師傅

 

巧克力品牌完成不同%與風味的巧克力鈕扣,包裝成一袋一袋(3~5kg)銷售給甜點店的師傅,通常巧克力師傅開始使用巧克力鈕扣的第一個步驟,便是「調溫」,正確調溫後才能發揮巧克力的風味極致。



巧克力師傅所使用的專業型巧克力,叫做「調溫巧克力」(couverture chocolate),這是在巧克力工廠生產的時候,進行更細緻的研磨,並且其可可「純度」更高的巧克力,比如歐盟規定珍貴的可可脂含量必須超過31%(普通巧克力含量只需18%即可)。

 

使用調溫巧克力製作出來的作品,風味更佳,穩定度更好,而且巧克力外殼也會有更閃亮的光澤。



製作巧克力的室溫最好控制在攝氏20度,調溫會在這個室溫下進行,這是恢復這些高級巧克力的風味潛力的重要步驟。

 

舉例來說,黑巧克力調溫的過程,大致上把可可鈕扣加溫融化至45~50度,再把這鍋融化的巧克力,利用大理石桌降溫至28度(大理石桌可不是裝飾品),然後再升溫巧克力到達30~32度(工作溫度),這個步驟可以重新讓可可脂排列整齊,重新結晶成結構緊密的狀態,讓巧克力作品在室溫下更穩定,外表更亮麗,同時化口性也更佳。調溫好之後,才能進行任何的巧克力創作。



一個巧克力師傅如果想要創作Chocolate Bonbon(夾心巧克力糖),通常會在一顆巧克力裡面混入不同%數的巧克力原料,來產生層次,有點像作曲家,專業巧克力師傅永遠要保持各項樂器(不同巧克力與材料間)的平衡。


 

不管最終會做成巧克力Bar、巧克力蛋糕或是巧克力夾心糖,這便是巧克力的最後一哩路。巧克力師傅個人的品味,平衡創意的配方,與高超的技術做成的作品,一個可可果經歷過半個地球的旅程,歷經層層職人細心把關,最終才能把巧克力的極致風味傳遞給消費者。

 

(本文照片與影片拍攝、提供者|布魯布魯藍 blublublue)



注釋

  1. 1. 可可脂的比例是巧克力成分的重要指標,歐盟規定專業調溫巧克力不可低於31%,零售市場可可脂比例低於18%,包裝上不可印上巧克力名稱。而我們常在大賣場便利店銷售的巧克力,有很多品可可脂含量低於5%,以代可可脂(人造油脂)替代,有很多名稱為巧克力的天然可可脂含量甚至為零,這些低於標準的都不是巧克力,只能稱作糖果。

 

2. 微粒化是指將巧克力顆粒微粒到15~25 micron3。人類對於30 micron以下就感受不到顆粒的感覺,又不能低於10 micron,會太過黏稠。

 

  1. 3. micron:微米,1微米相當於1米的一百萬分之一。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