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05
14TUE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生活家養成記

那些我從《全能住宅改造王》學到的事

其實,多數陳年老問題,並不會因為我們離開現有環境而消失或改善。 除非我們願意去正視它,並且做出改變。

蘇益賢

2021-09-13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情境圖(攝影:Wallace Chuck/Pexels)

因為疫情,週末已經慢慢學會「乖乖宅在家」的我,開始練習從五花八門的電視節目中,一個一個慢慢「試吃」,找到了幾個喜歡的電視節目。當中,日本老字號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更讓我愛不釋手(不知道為什麼,節目看到尾聲,總會跟著屋主默默流下感動的眼淚)。

 

起源於日本的綜藝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每一集都會媒合一戶想改造家的家庭,與一位設計師一起合作。設計師考量屋主需求與預算後,得發揮創意在預算內重新翻修舊宅,替屋主打造出一間新宅。

 

搭配旁白解說、訪問設計師、屋主的回憶,觀眾得以了解舊宅原來哪邊出了問題,才導致住戶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而後,我們亦能跟著設計師的腳步,從空間規劃、家具挑選、收納,一步步地「見證」這個舊宅翻新的過程。

 

持續「追」了一下這個節目,我也慢慢從中悟出一些發現。其實,舊屋改造的整個過程,裡頭藏著不少「心理學」呢!

 

「斷捨離」的實踐

 

不少舊宅有著陰暗、擁擠、不利移動的問題,而背後一個可能的成因是,屋主有著「儲物」的習慣。為了重新打造房子,節目前半段通常會安排「搬家」,並與屋主討論哪些東西要捨、要留。看著一件件家具、物品被清空之後,屋子原本的空間慢慢被還原。有時很訝異,原來,本來的屋裡空間並沒想像中這麼小。

 

特別是在地狹人稠的都會區,居住空間十分受限,如果無法有效利用,那不管是在視覺上,或在真實居住的感受裡,「空間感不足」、「空間壓迫」都會明顯影響到居住品質。

 

在節目的前半段,「斷捨離」扮演著重要角色。透過設計師與屋主一來一往的討論,新空間的使用,變得更有「意識」了。屋主得慎思,到底我要的是什麼?在只能二選一的狀況下,我到底更在意什麼?這些已經數年沒有認真想過的問題,因為翻修的過程,變成需要面對的問題。



▲情境圖(攝影:Lex Photography/Pexels)

「讓人愛不釋手」的背後,源於對人心的觀察與看見

 

在某集節目裡,設計師在新屋的浴室牆外,嵌入了一台機器。上頭有著幾個簡單的按鈕、一個音源孔配著音源線。攝影師問,這機器是做什麼的?設計師笑笑地拿起手機,將音源線插入手機裡,在手機上點了幾下。這時,巴哈的〈G弦之歌〉悠悠從浴室裡傳出(浴室空間小,意外變成「環繞音效」)。

 

原來設計師發現,住宅裡的奶奶喜歡聲樂、媽媽喜歡合唱,而女兒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從學生時期就開始玩薩克斯風。設計師特地在浴室安排了這樣的小巧思,讓大家在沐浴、一天當中最放鬆的時刻,還能與他們最愛的音樂共處。

 

在節目後半段,屋子翻修之後,原住戶會被告知,並邀請他們與攝影團隊一起來「開箱」。因為有一句話實在太常出現了,我已經默默學會。這句話通常是在住戶走入新家,看見某個設計師精心安排的環節時,發自內心喊出來的讚嘆:「すごい!」(「好厲害喔!」通常住戶不會只講一次,會講很多很多次。)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每一句「すごい」,其實都是源於設計師的觀察力與同理心呢!用心了解住戶身份、家庭組成、成員需求、興趣與嗜好之後,想方設法把這些需求盡可能融入新家。

 

從住戶需求出發,一邊考量收納設計、空間動線(特別是有老人住戶時)、區間規劃(既保有個人空間,又存在團體空間),乃至於日照、晒衣、遊憩環境⋯⋯每個設計,背後都是設計師與團隊對於「人」的看見與深刻的同理。



▲情境圖(攝影:pixabay/Pexels)

 

不去逃避,直接面對也是一種方法

 

一位在這個節目工作長達三年、參與了超過一百多間房子改造的製作人曾說:「任何房子都會有它的問題存在,與其逃避性地轉換地點再去面對新的難題,不如就現狀的問題點來加以改善。」(來源:維基百科)。

 

這句話十分打動我。確實是啊,沒有一個環境與空間會是完美的。同時,更因為屋裡有著不同的住戶,各有著不同的需求,更加深了「住宅—住戶」之間完美契合的難度。

 

現實或許是,因為經濟因素、不想離開家人或故鄉等種種因素,使得我們不能或不想離開這間房子;儘管它有著許多的不完美。但也許我們也都曾想過,會不會搬個家、換個住所,本來房子的老問題就全都沒了呢?

 

這讓我想起心理諮商的情景。其實,多數陳年老問題,並不會因為我們離開現有環境而消失或改善。除非我們願意去正視它,並且做出改變。不然,就算人到了新環境,老問題還是會用另一種方式現身。

 

是故,除了「換環境」之外,主動出擊,更是另一種應對之道。巧妙的是,有時設計師做的,未必是大刀闊斧地「砍掉重練」,而是透過一些工具或巧思,重新「轉換」住戶的生活習慣,賦予住戶不一樣的居住觀點。在改造過程中,這種精緻卻到位的微調,卻能讓住戶的居住感受明顯不同。仔細想想,設計師工作背後的藝術與會談室裡的心理師,還真有許多地方類似啊!

 


 

下回,有緣收看《全能住宅改造王》的你,不妨靜下心來,相信你能和我一樣,從舊翻新的過程中,找到許多裡頭的心理學唷!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