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05
01WED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IKIGAI是真實存在的──記我那一日又一日的轉大人旅程

我所理解的成功,並不是一條能夠被跨越的線。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微積分的那條曲線上,可能往下,可能往上,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也不知道轉捩點有多遠,但是每一天,我都在「轉大人」一點點。

呂新禾

2022-11-15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叛逆
=背離自己的初心

 

大約從我十二、三歲的時候開始,冥冥之中,我就知道在我大概三十歲的時候,會經歷一次痛苦的重生,將自己完全打破打碎,然後長成理想中的,真正的大人。

 

在這十幾年間,我可以在一個限度內,盡情地放縱自己,做一切任性的決定。請不要誤會,這裡的任性並不是世俗定義中的叛逆──恰恰相反,我的成長過程有如「別人家的孩子」:澳洲小留學生、初中回台灣一年多就考上北一女、當了校園風雲人物(樂隊隊長應該算吧?)、出國表演、讀了台大管院、派駐出國工作、工作五年後讀了MBA、進入國際頂尖的公司工作。


▲2018年澳洲電腦展接受雜誌採訪(攝影│呂新禾)


▲2022年代表公司回MBA母校做招聘(提供│呂新禾)

 

對我來說,真正的叛逆,用日劇的話來說,就是我並沒有追隨自己的初心,而是壓抑了自己的本心與天賦,想試試看反其道而行的話──(1)我能做得多好?(2)我能在過程中「找到」我「真正想做的事」嗎?


▲2020年MBA金華模塊,在山上參考史丹佛教授《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規劃的幾個未來方向(提供│呂新禾)


那些我在人生中做過的選擇

 

我跟我爸媽是不一樣的。他們很開明,並不會像「普通爸媽」一樣,期許我去做老師、公務員,或是只看大廠牌的工作。但是他們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確立了自己喜歡的方向,潛心耕耘,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這一輩看似有很多很多選擇,但選擇的機會成本也更高。無論有沒有小才華小天賦,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同齡人,到了二、三十歲也不知道自己這一輩子要做什麼。

 

我很幸運,但老實說,我不認為我的發展路徑是成功的。我並沒有在十八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一輩子要做什麼,而我打從心底羨慕跟認可那些有勇氣做決定,甚至年紀輕輕創業的人。在這十幾年間,我經歷了幾次重要的抉擇,每一次都走上了所謂成功的方向,但是在每一個當下,捫心自問不過是一次又一次增加自己社會資本、實際上在拖延選擇的決定。

 

第一個選擇,是大學選系,因為學測不小心考了74級分,申請上了台大四個系,放棄了更有興趣的社會科學,選擇了世俗的成功:管院的第二志願,成了我多年來不能解的心結。(後來還是雙主修了社會學,並且成績單比管院的好看很多。)

 

第二個選擇,是在工作五年時,辭職去上海讀MBA。無論是base在中國還是讀MBA,對我來說都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這代表我必須走上跟我十多歲以來的同溫層們不一樣、她們也不一定能理解的路,並且在商科這條「歧路」上越走越遠。

 

第三個選擇,是在MBA畢業後,放棄曾經夢想的OTT影視平台出海業務,加入中國Top互聯網企業,在某世界第一的遊戲工作室做公司戰略。「一步錯,步步錯」的結果是,我終究成為曾經最鄙視的俗氣的管理諮詢顧問,俗稱PPT女工。

 

冥冥之中,重生的時刻在我29歲那一年到來了。跟小時候想像的不一樣。沒有一個蓋世英雄踏著五彩祥雲來救我,而那一天也不是突如其來地降臨──更像是摔了一跤之後,慘上加慘地滾到山谷底下,而後長達兩、三年的緩慢爬坡期。

 

我經歷了一次非比尋常的戀愛,失戀了。然後我也真的摔了一跤,腳踝韌帶斷了。加入互聯網公司後,頂著「高級商業分析師」的title,做著最底層骯髒的活,在996到007的縫隙間承受四面八方的精神打壓,在面對旁人的豔羨時,還得一邊故作謙虛、一邊暗自落淚。「我根本不怎麼玩遊戲也不會做PPT啊!」做著我不擅長也不喜歡的戰略工作,這種「德不配位」的自我心理暗示,加上疫情阻隔回不了台灣,我感受到心理與生理的雙重孤立。「如果因為工作困難就逃回台灣的話,那我這幾年不就白混了嗎?」雖然知道實際上沒有人會認為我是一個loser,我再一次「任性地」選擇了對自己來說,更難走的那條路。

 

▲2020年腳骨折+韌帶斷裂,身殘志堅參加MBA求職活動(提供│呂新禾)


▲2022在遊戲公司007的紀錄(提供│呂新禾)


▲2022年低谷期+深圳封城時讀的,對我影響重大的書:《華盛頓郵報》Katherine Graham的傳記(攝影│呂新禾)


人生是一條曲線,可能往下,可能往上

 

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不是嗎?在最沮喪時候,我參加了心理諮詢工作坊,大量閲讀心理學書籍,試圖更理解自己與世界。發現大多數人們都為生活所困:婆媳關係、升學壓力、性別認同、父母離異、工作不順……等無數種困難。每個人的煩惱,不管多麽無解,最終都只有一個公式:A+B=C。上司不喜歡我(A),對我不好(B),我是個loser(C)。老公不關心我、他不愛我了(A),我的世界毀了(B);考試成績起不來(A),我沒能力(B),結果都是:這輩子完了(C)。

 

「可是,A+B真的等於C嗎?」工作坊老師一遍又一遍地問。

 

低谷期的那兩年,我時常在內耗中想起這個ABC邏輯,每一天都在努力治癒自己。就算是最壞的結果C,精神壓力承受不住了、裸辭回台灣了,那又代表什麼?真正強大的從容感,並不是多麽有能力達到目標,而是擁有不怕失去的底氣。「啊,原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才是生活的常態。」即使說不出一個偉大的志向,我仍然能夠從每一天的燒飯澆花當中獲得成就感。

 

神奇的是,正當我準備放棄一切回台灣的時候,一個幾近完美的外商工作機會來到身邊,原來我可以同時兼顧世俗的成功跟做自己想做的事,原來課堂上講的IKIGAI是真實存在的!這份工作具備了IKIGAI的黃金交叉:我熱愛的(內容文化商品)、我擅長的(與人溝通打交道)、需要我做的(商業策略分析)、這世界需要的(一個帶來快樂的平台)。如果沒有讀管院、沒有做五年海外業務、沒有來上海讀MBA累積行業經歷、沒有忍辱負重在中國互聯網待了兩年……這一切不會如此天時地利人和。



▲什麼是Ikigai?如何Ikigai?

 

冥冥之中,我已經擁有了做選擇的能力。同時我也發現,並不是我選擇了某一樣東西,就代表我放棄了別的東西。我並不需要對這些未選擇的事物懷抱罪惡感,甚至可以持續擁抱它們。從十八歲到三十二歲,我成為了一個有人文關懷的商科學生,一個周遊列國工作的人,一個勇敢培養了自己並不擅長的邏輯分析能力的策略顧問,一個生活在上海、擁抱澳洲價值觀同時愛著台灣的人,一個享受生活且過得自洽的人。

 

雖然聽起來很老套,但是當自己不確定要做什麼的時候,去做就對了。可以不開心,但是不要埋怨太多,設立一個讓自己不開心的期限。我所理解的成功,並不是一條能夠被跨越的線。大學微積分我考25分被當了,但我永遠記得老師所說的「一花一世界」,由無限個點串聯成曲線的詩意。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微積分的那條曲線上,可能往下,可能往上,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也不知道轉捩點有多遠,但是每一天,我都在「轉大人」一點點。

▲2018年回新加坡出差時的塗鴉(攝影│呂新禾)


▲2021心情好的時候就畫畫(攝影│呂新禾)


▲2021被工作摧殘的時候也畫畫(攝影│呂新禾)

 

Q&A

Q最喜歡的座右銘或格言是什麼?

A:「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Q:遇到困境或疲倦、消沉時,會怎麼做?

A:買一堆心理勵志類書籍、寫日記、畫畫、做飯。

Q:有沒有什麼幸運物,或是有特殊意義的東西,可以帶來幸運或力量?

A:21歲去瑞典交換前夕,請爸爸媽媽寫下寄語的MUJI日記本,厚厚一本歐洲回憶。

 

 

作者簡介│

屬馬,ENFP人格,典型的雙子座。因緣際會進入了遊戲產業,目前在國際平台擔任商務職位,日常工作是跟遊戲開發者打交道,幫助遊戲出海。台北出生,住過雪梨、新加坡、深圳,目前在上海(全部都是英文S開頭的地方)。特殊能力是每到一個地方就能馬上打造一個溫馨的小窩。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