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05
17FRI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面對孩子的疑問與焦慮,該如何處理?

不只是大人,孩子也會焦慮,只是說不清楚,與其斥責孩子問太多,不如換個方式面對孩子的疑問與焦慮。

丁郁芙

2021-07-25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攝影:Mumtahina Tanni/Pexels

孩子無法辨識焦慮與問題

 

面對未知,我們經常做的一項舉動是盡可能地收集越多資訊越好。大多數時候,光是藉由更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我們就能主觀上獲得更多的掌控感,進而減少隨著未知而來的焦慮。

 

對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他們的理解能力尚未發展到足以清楚辨識問題和尋求答案。因而面對家庭和學校以外,整個社會與世界的紛擾,孩子可能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覺到「和以前不一樣了」。切身體會的,是隨著這些變化而來建立起的不同常規,比如在此時此刻,孩子未必了解病毒在世界上肆虐情形,但都已經在引導之下,習慣於佩戴口罩和勤洗手。

 

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會經常被孩子的各種問題給轟炸:「為什麼我不能去上學了?」「家裡好無聊,什麼時候才可以出去玩?」就像成人一樣,面對摸不清的狀況,孩子也會透過自己的眼光,嘗試提出各種「為什麼」,以期待疑惑能被解決,從而讓自己感覺到安心和被保護。我們可以試著想像,這就是孩子們「收集資訊」的唯一方式。

 


攝影:Meruyert Gonullu/Pexels

被過多聲音轟炸時,我們通常會不耐煩

 

只是,身處疫情之中,大量的資訊隨著媒體放送進入我們的生活裡來,它們理應是能緩解我們不安的消息。但你也許會發現,當我們面對著這無人能給出一個標準答案的情境,這些過多的聲音反而更容易引發我們的緊張。當我們已經處在高度焦慮之中,面對孩子這些回答不完的問題,容易引起心中更多的煩躁與不悅。此時,我們的直覺想法可能會是:

 

「你問我,我問誰?」

「哎呀,照著做就是了啦!」

「好煩喔,你的問題怎麼這麼多呀!」

 

無論這些話是否脫口而出,都可能影響到親子之間的氣氛。除了並未解決孩子心中的疑惑、讓他們感到安全以外,也可能讓我們自己因為無法好好回應孩子而感到沮喪。這種時候,可以如何因應呢?

 


攝影:Ketut Subiyanto/Pexels

3個方式,處理親子的情緒

 

  1. 暫時遠離那些讓我們感到焦慮的資訊來源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焦躁有部分是來自於,即使接收了這麼多資訊,仍然沒有辦法讓自己獲得掌控感的話,那麼是時候暫時離開這些資訊來源了。有意識地降低接受訊息的頻率,不讓自己隨時暴露在即時快訊中,或只定時閱聽少數幾間自己所信任的新聞發佈者,都是能安撫神經系統、讓自己保持相對平靜狀態的作法。

 

  1. 協助孩子聚焦、辨識出他的焦慮

當我們能理解「孩子的疑問,都反應出他的焦慮」而非他刻意唱反調的時候,我們就能以比較同理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當孩子對於一些顯而易見的事情問了「為什麼」,仔細探究問句背後的思考,他可能擔心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和同學老師一起玩、或沒有機會回到過去的日常了。

 

  1. 承認和接納情緒,再一起做些什麼度過這種不舒服的感覺

接續上一則,我們協助孩子聚焦,與他確認他在意的點是什麼,並且一起更精準地說出自己的情緒。例如,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去上學了?」可能代表的是「我好想和朋友見面」或「我害怕以後上課跟不上」等等。

 

認可孩子出現這些情緒的正當性,與他分享身為大人,有的時候也會擔心這些事情。和他一起思考看看,此時此刻可以做些什麼來讓自己好過些。想要和朋友見面時,安排一段視訊、線上遊戲時間;或和擔心課業的孩子一起安排合宜的讀書進度。

 

針對問題背後的期待下手,才有可能回應孩子問問題的動機;透過一起動手做某件事,更能安撫親子雙方焦慮的心,讓彼此更加緊密。願我們都能夠在辛苦的疫情中,仍能獲得一些正向美好的體驗。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