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05
21TUE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生活家養成記

幫房間新陳代謝,簡單整理三步驟

整理是一件排解情緒、自我覺察的好方式, 因為整理過後總會有一種舒心、暢快,甚至燃起希望的正面感受。

Kasin

2021-07-30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整理居家環境是一個我很喜歡的休閒娛樂。在過程中除了與物品對話外,也能透過思考自己的使用習慣,更加認識自己和知道目前的我特別在乎、追求的是什麼?

 

一直以來都認為整理是一件排解情緒、自我覺察的好方式,因為整理過後總會有一種舒心、暢快,甚至燃起希望的正面感受。像是五月中時台灣疫情突然爆發,我也有一度陷入焦慮恐慌的狀態,而把我從負面情緒之中拉出來的,就是整理。

 

曾經,我也跟許多人一樣房間總是亂成一團,好不容易花假日好好整頓一番,但因為沒用對方法,所以不到一個星期又再度打回原形,感到心力交瘁。學習整理讓我改變了人生,因此想透過這次的專欄,告訴大家一套萬用又易上手的整理原則,讓大家都能親手打造出一個得以好好生活和追求夢想的理想空間。



▲我們家最常使用的空間,上層和平面的物品幾乎每天都會使用。

STEP 1整理

 

整理說穿了其實只有三個步驟,分別是「整理」、「收納」和「整頓」,STEP 1的整理指的是判斷物品的去留和做分類,以我過去的經驗來說,只要做好這個步驟就等於是完成八成的任務了。

 

首先我們可以先選定一個區域下手,把「所有」東西都下架。透過這個動作才會知道原來我們擁有的物品比想像中的多更多。

 

區分要/不要、使用/沒在用

接著好好面對解壓縮後的事實,替物品做取捨,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斷捨離。這時想要用怦然心動法、3秒決定法什麼方法都可以,只要謹記一點「千萬不要勉強自己丟東西」。無法放手代表物品與你之間還有著連結,先暫時保留放入猶豫箱中,之後再來考慮也不遲。



▲發現幾件衣服已經褪色和不合身型了

 

如果覺得判斷要不要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們也可以換個方式,以近期「有、無使用」作為客觀的判斷依據,沒在用的等一下我們可以先收起來,畢竟整理的目的是想要擁有一個好生活的空間,而不是把東西丟光光。

 

依「使用頻率」和「使用情境」分類

大家比較熟悉的分類方式可能是依「物品屬性」,例如文具一類、包包一類,這樣的好處是能避免重複購買,但壞處是在某些情況會製造多餘的拿取手續。建議還可以依每天、每週、每月、每年等「使用頻率」來做區分,別忘了剛剛那些猶豫中或暫時保留的物品也要自己分一類。

 

依「使用情境」分類也是大大提升生活效率的好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將某一情境下會使用到的物品,通通組隊擺在一起,例如出門準備區,可能就會有乾洗手、錢包、耳機、雨傘等等隨身物品。

 

像我每天晚上習慣寫日記和看書,我就將筆類從文具區中取出,和手帳、書本固定擺放在同一個檔案盒中,以減少移動、拿取時的手續。



▲左邊籃子是零食區,右邊是夜間娛樂區。


Step 2收納

 

所有物品都分類好後,就可以進入收納的階段。


比起美觀,收納更重要的是「讓物品都能好好地被使用」,因此我們擺放的位置和選擇的收納方式都要考慮到自身的習慣和接受度。以我的例子來說,我非常討厭折衣服,因此衣物通通以吊掛來處理。




我們可以將每日、每週頻繁使用的物品,放置在好收好拿的黃金區(約是肩膀到腰部的範圍)。幾個月才使用一次的物品、換季衣物、季節家電等等,可以放在下層或上層的空間。安全考量上重物要往下放,衣物棉被則是往上放。

 

此外,越常用的物品,拿取的動作數越少越好。拿起桌上的東西算1個動作,打開抽屜、拿取、關起就是3個動作,每天使用的物品動作數建議在3個以內最佳。有時候抽屜或櫃體空間大,會需要收納盒來輔助增加秩序感,在不會生灰塵的情況下,也可以取下收納盒的蓋子來減少動作數。

 

吊掛和直立式擺放都是我愛用的收納方式,不僅節省空間又能一目了然。如果東西常常都散落在桌面上,也可以準備籃子或托盤集中。



▲出門會攜帶的物品我選擇用籃子統一裝起來。

 

完成這個階段整理已經算是大功告成了,就算不清楚東西擺放的位置是不是適合自己也沒關係,可以先使用一陣子後,再來進行細部的調整。

Step 3整頓

 

最後的整頓屬於每天要進行的維持小任務,經歷過正確的整理收納後,東西應該都會很方便拿取和歸位,建議大家每天可以安排5分鐘左右的Reset時間,睡前、出門前都可以,把房間恢復到剛整理後的狀態,如此乾淨整齊的模樣隨時被突擊檢查都沒問題!


▲每天只要花5分鐘整頓就好。

 

在這段不太能出門的時間,不妨運用這整理三步驟,一步一步將住家空間整理成理想的樣貌吧!

 

收藏
訂閱
分享